IE七大手法之防呆法活用:为什么“小心碰头”没有用?
第1页/共1页
IE七大手法之防呆法活用:为什么“小心碰头”没有用?
转之工业工程免费网
• 工业工程(IE) 7 大手法之一:防呆法
– 解释:
• 杜绝错误发生,将错误档在”门”外的方法。
– 怎样防呆(思考方向):
• 排除化:
• 剔除会造成错误的原因;
• 替代化:
• 利用更确实的方法来代替;如自动化,电学,光学等
• 容易化:
• 使作业变得更容易、更合适或共同性以减低错误发生;
• 异常检出:
• 虽然已经有不良或错误现象,后制程(站)进行防堵;
• 缓和影响:
• 作业失败的影响在其波及的过程中,用方法使其缓和或吸收。
-本文中采用的防呆方向基本为缓和影响,未能做到排除法等;导致"小心碰头"还是不断的发生。
例1:南京地铁沿线在各个车站的站台台阶上方都悬挂着一块标识牌,上面写有"小心碰头",其用意不言而喻,那就是提醒乘客在进出站的时候留神,台阶上方的屋顶较低,如不注意可能会让自己的头部碰到,造成伤害。
但是,这个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却实在不敢恭维,因为它竟然被翻译成了Attention Your Head。先不说"小心"一词究竟是不是应该用英文单词Attention来翻译,即使可以这么使用,Attention也只是一个名词,而此译文的句式结构却清晰地表明它似乎应该是一个动词。稍有英文只是的人也许都知道,Attention 有一个常用动词短语,叫做 Pay attention to,意思是"注意……"。也就是说,此处的译文即使可以用Attention这个单词,那么其正确译文也应该是 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d。
例2:公司里面有个刷卡机,从天花板上垂下来,并排三个在通道中间,当然,这种设计是愚蠢的(后来打听到,原来设计是伸缩式的,刷卡的时候放下来,不刷卡的时候就缩到天花板上面去,可是后来没设计好,就变成挡路的了)。很多人都不注意就会碰到头。
为了减少这种状况的发生,便有人在上面贴了个标示:小心碰头!以提醒路过的人不要碰到。可是实际上还是很多人会碰到,为什么做了防呆(错)提醒还是会发生碰头的现象?
例3:11岁男孩小祺跟随母亲在商场里乘坐自动扶梯,因探头张望被扶梯与楼板的夹角夹伤,导致下颌受伤,为此,小祺将商场告上法庭,索赔7万余元。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日前作出一审判决,认为被告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所设置的“小心碰头”提示牌没有防止碰撞功能,未尽到合理限度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判处其承担40%的责任,赔偿小祺医疗费、护理费等3198元。
仔细分析一下就明白了,在刷卡机或电梯上贴小心碰头,固然是可以看到的,可是你再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能看到这个标语,难道看不到那个刷卡机或巨头的墙吗?如果能连"小心碰头"提醒标示能看到还会有人往上撞吗?如果没人撞,那么作为防撞的警示标语还有用吗?分析到这里,大家大概就明白为什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并对起到防呆的效果能有多大。
然而为什么在很多别的地方贴的诸如“小心碰到”能起到一定的防呆效果?
多加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标示张贴或悬挂的地方,多数是凭人的直觉很难判断是否会碰到的地方或者容易忽略的地方,比如透明的玻璃门、一个通道的上边,当你看到警示标语就会特别留意从而避免碰到,在这类状况下的小心碰撞才会有一定的防呆效果。
而若直接套用到其它方面时就不一定有防呆的效果,那么如何能做到真正意义上有效防止碰头发生呢,最佳的方式是从源头出发,从设计上考量,从防呆法中选择删除错误可能发生的方向出发解决类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贴一张"小心碰头"就算解决问题了,这非IE人的解决问题之道。
下例的解决方法不防参考一下。
例4:“小心碰头”无处不在!
当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是否和我一样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似乎凡是有楼梯的地方就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就是那么的无处不在。近年来,国内的自动扶梯事故频发令人触目惊心,有成年人被扶梯与墙体剪刀口挂掉左耳,有女大学生头部被卡头发被缠头皮撕裂等等,而这样的悲剧仍在上演着……
一不小心撞上了,还会感到万分的委屈。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有碍美观,有碍人们正常生活行动,甚至还危害到了人身安全的建筑缺陷么?
在广联达模型检查软件中有一个楼梯碰头检查的功能可以从图纸中检查出不足设置高度的构件。只需要将建好的模型文件导入软件中,设置检查的高度,进行检查,模型中凡是超过了设置的高度的部分都以红色显示出来,方便修改。
拥有了这样一个功能以后,就避免了在施工时才发现既影响工期又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弊病,也在建筑美观上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在建筑投入使用时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有了基本的保证。
IE防呆(错)法,你用了没?
IE七大手法之防呆法活用:为什么“小心碰头”没有用?
-转之网络并整合
• 引言与防呆法简介:-转之网络并整合
• 工业工程(IE) 7 大手法之一:防呆法
– 解释:
• 杜绝错误发生,将错误档在”门”外的方法。
– 怎样防呆(思考方向):
• 排除化:
• 剔除会造成错误的原因;
• 替代化:
• 利用更确实的方法来代替;如自动化,电学,光学等
• 容易化:
• 使作业变得更容易、更合适或共同性以减低错误发生;
• 异常检出:
• 虽然已经有不良或错误现象,后制程(站)进行防堵;
• 缓和影响:
• 作业失败的影响在其波及的过程中,用方法使其缓和或吸收。
-本文中采用的防呆方向基本为缓和影响,未能做到排除法等;导致"小心碰头"还是不断的发生。
"小心碰头"随处可见,大家都有”碰”过的经历吗!
例1:南京地铁沿线在各个车站的站台台阶上方都悬挂着一块标识牌,上面写有"小心碰头",其用意不言而喻,那就是提醒乘客在进出站的时候留神,台阶上方的屋顶较低,如不注意可能会让自己的头部碰到,造成伤害。
但是,这个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却实在不敢恭维,因为它竟然被翻译成了Attention Your Head。先不说"小心"一词究竟是不是应该用英文单词Attention来翻译,即使可以这么使用,Attention也只是一个名词,而此译文的句式结构却清晰地表明它似乎应该是一个动词。稍有英文只是的人也许都知道,Attention 有一个常用动词短语,叫做 Pay attention to,意思是"注意……"。也就是说,此处的译文即使可以用Attention这个单词,那么其正确译文也应该是 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d。
例2:公司里面有个刷卡机,从天花板上垂下来,并排三个在通道中间,当然,这种设计是愚蠢的(后来打听到,原来设计是伸缩式的,刷卡的时候放下来,不刷卡的时候就缩到天花板上面去,可是后来没设计好,就变成挡路的了)。很多人都不注意就会碰到头。
为了减少这种状况的发生,便有人在上面贴了个标示:小心碰头!以提醒路过的人不要碰到。可是实际上还是很多人会碰到,为什么做了防呆(错)提醒还是会发生碰头的现象?
例3:11岁男孩小祺跟随母亲在商场里乘坐自动扶梯,因探头张望被扶梯与楼板的夹角夹伤,导致下颌受伤,为此,小祺将商场告上法庭,索赔7万余元。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日前作出一审判决,认为被告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所设置的“小心碰头”提示牌没有防止碰撞功能,未尽到合理限度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判处其承担40%的责任,赔偿小祺医疗费、护理费等3198元。
仔细分析一下就明白了,在刷卡机或电梯上贴小心碰头,固然是可以看到的,可是你再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能看到这个标语,难道看不到那个刷卡机或巨头的墙吗?如果能连"小心碰头"提醒标示能看到还会有人往上撞吗?如果没人撞,那么作为防撞的警示标语还有用吗?分析到这里,大家大概就明白为什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并对起到防呆的效果能有多大。
然而为什么在很多别的地方贴的诸如“小心碰到”能起到一定的防呆效果?
多加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标示张贴或悬挂的地方,多数是凭人的直觉很难判断是否会碰到的地方或者容易忽略的地方,比如透明的玻璃门、一个通道的上边,当你看到警示标语就会特别留意从而避免碰到,在这类状况下的小心碰撞才会有一定的防呆效果。
而若直接套用到其它方面时就不一定有防呆的效果,那么如何能做到真正意义上有效防止碰头发生呢,最佳的方式是从源头出发,从设计上考量,从防呆法中选择删除错误可能发生的方向出发解决类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贴一张"小心碰头"就算解决问题了,这非IE人的解决问题之道。
下例的解决方法不防参考一下。
例4:“小心碰头”无处不在!
当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是否和我一样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似乎凡是有楼梯的地方就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就是那么的无处不在。近年来,国内的自动扶梯事故频发令人触目惊心,有成年人被扶梯与墙体剪刀口挂掉左耳,有女大学生头部被卡头发被缠头皮撕裂等等,而这样的悲剧仍在上演着……
一不小心撞上了,还会感到万分的委屈。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有碍美观,有碍人们正常生活行动,甚至还危害到了人身安全的建筑缺陷么?
在广联达模型检查软件中有一个楼梯碰头检查的功能可以从图纸中检查出不足设置高度的构件。只需要将建好的模型文件导入软件中,设置检查的高度,进行检查,模型中凡是超过了设置的高度的部分都以红色显示出来,方便修改。
拥有了这样一个功能以后,就避免了在施工时才发现既影响工期又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弊病,也在建筑美观上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在建筑投入使用时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有了基本的保证。
IE防呆(错)法,你用了没?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